中国文化
文化中国
 
非遗文化 龙首文苑 国画周刊 书法艺术 文博收藏 文旅美食 新美育 悦读空间
您的当前位置:中国文化报网 > 资讯 >

何军辉:匠心报国,勇担时代大任

来源:网络 编辑:马俊冬 时间:2022-11-03 17:19

  抓着秋天的尾巴,在一场接一场的秋雨中,我来到了位于江淮平原的这座小镇——双堆集镇。在这里,我见到了何军辉,他面色黝黑,神情腼腆,眼神柔和却又坚定有力。

  何军辉是中铁一局新运工程公司正高级工程师。先后参加了西南线、青藏线、贵昆线、温福线、福厦线、厦深线、铜玉线、金台线、淮宿蚌等国家重难点铁路工程的建设。

  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……”2012年9月,正是中铁一局新运铺架六公司成立初期,经历过几条重点工程建设的洗礼,何军辉的思想也在此时发生了巨变,他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。

  公司先后承建的甬台温、温福、福厦、厦深等高速有砟轨道铁路均由路局完成,为打破目前路局的垄断局面,为公司积累轨道精调整理方面的经验,铜玉项目部作为公司第一个自行进行轨道精调的施工项目,对轨道精调整理进行专题研究。

  作为一名党员,何军辉毛遂自荐。他主动请缨担任《时速200km及以上有砟轨道精调整理新技术应用研究》课题主持人。“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,不能有一点儿马虎。大概、差不多,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。”何军辉说。

  如何新建有砟轨道能够快速达到高平顺性、高稳定性状态;如何达到保证施工质量,减少现场精调作业遍数及对扣件的的扰动,提高施工效率,确保施工安全成为了何军辉和他的团队的主要难题。

  面对全新的挑战,何军辉与团队摸索前进。他的身影常出现在工地一线。与精测队互相配合核对线路的平纵断面,采用惯导仪显示里程进行现场拉链、确保精捣数据与实际里程相同,提高捣固的施工精度,与技术人员对每遍测量数据进行核对,机养车捣固后检测的道床刚度试验数据,桥梁刚度比路基、隧道刚度差的情况等等。提起工地上的事儿,不善言辞的何军辉总能侃侃而谈,更多的是胸有成竹。不管是给实验进度还是现场情况他总能了如指掌。

  那时6月的铜仁虽然已经进入夏季,但是山里的天气依旧多变,前一天还是阳光暴晒第二天就能倾盆暴雨。要知道施工现场线路两边根本就没有什么遮挡物,唯一能作为遮挡物的就是架好的梁片。有一次暴雨说来就来,根本没有时间躲到桥下,在桥上施工的作业人员都被淋了个“透心凉”,何军辉也不例外。就是这样艰苦的作业环境,何军辉从来没有退缩过,只要架桥机架梁,现场就有他工作的身影。他和团队不断在现场测试数据、总结复盘……

  “向组织靠拢,首先要把本职工作做好。”何军辉说,“我们在基层坚守岗位,磨砺意志,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本领。”

  外出勘查、现场施工,铁轨不断延伸,何军辉的脚步也在不断延伸。

  2017年,何军辉和他的团队以CPⅢ轨道控制网为依托,利用新型贯导仪测量系统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,为大型机养设备精调作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。通过对 08-32 捣固车数据输入和作业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,使其数据输入自动化,作业精度满足高速有砟轨道精调作业要求——该成果在铜玉线较以往每公里精调费用减少5.8万元,铜玉铁路轨道共计节省费用516万元。

  “生命有长短,命运有沉升……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”,何军辉说,这是詹天佑先生的话,也是我为建设中国铁路奋斗终生的心声。(供稿:中铁一局 高瑶)

 
 
中国文化报客户端下载
 
视频
 
特别推荐
 
图片
 
网站简介| 版权声明| 我要投稿| 联系我们| 招聘启事| 不良信息举报|
版权所有:中国文化报网 wenhuabao.com.cn
合作qq:3367874305 举报邮箱:918825737@qq.com
Copyright 2012-2021 中国文化报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