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作QQ
3367874305
 
非遗文化 龙首文苑 国画周刊 书法艺术 文博收藏 文旅美食 新美育 悦读空间
您的当前位置:中国文化报网 > 阅读 >

《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》两年加印10次,成为图书市场亮点

来源:网络 编辑:马俊冬 时间:2023-03-02 11:59

《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》上架两年多时间,深受党员干部的喜爱,已经连续加印了10次,成为全国图书市场的一个亮点。这本党政干部能力提升方面的图书,为何能够持续热销?部分在京出版专家分析了其中的主要原因。

实用性强。《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》着重介绍了党员干部到基层调研、走访慰问、即兴讲话、处置突发事件、在电视和新媒体上等多种场合公开讲话的技巧和方法,对达到最好沟通效果提出实操建议和方法,以及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、方法、原则和技巧。

这本书的确是一本适合党员干部,特别是青年干部阅读的工具书。全书15万字,以12场讲座的方式,展示了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,那就是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能力培养,语言能力是党员干部的核心竞争力。书中资料选择的时间跨度,最早上溯到革命战争时期,最新取自新冠肺炎疫情期间。作者带着读者在时空隧道中自由穿越,让读者在学习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,还能够学习掌握许多语言故事和历史名人掌故。

怎样才能张口就来、娓娓道来?书中介绍说,其实许多党员干部,都为自己害怕在公开场合讲话而痛苦。怎样才能克服紧张情绪?怎样才能避免张口结舌?怎样才能不给群众留下套话多、官气重的印象?就是要经常深入基层,和群众掏心窝子,了解群众心声。要认识到,与群众高效、顺畅、深入地沟通交流,也就是平常说的,和群众交流的语言能力,是有基本规律、方法、技巧可循的。

 

 

可读性强。这本书不是空洞说教,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,把一个个历史和当代的故事,穿插在全书的12讲当中,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,掌握提升语言能力的方法和技巧,收到了以事说理的效果。书中列举的很多经典故事,可以说是党员干部获取历史知识的一张图表。

针对性强。可以说这本书是当下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行动指南。如何与群众打交道,表面上是方法问题,其实从深层次分析,体现了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点和价值取向。群众真正喜欢的干部,一定是那些有人格魅力的干部。什么样的干部才有人格魅力?这本书的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三农新闻工作的实践,提出了独到的见解。这本书还着重介绍了汽车推销大王乔·吉拉德的观点:一要倾听,二要微笑。乔·吉拉德依靠这个法宝获得成功,我们的党员干部也可以借鉴这个方法,来提升个人魅力和影响力。实践证明,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走进群众内心的方法。

这本书还通过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,告诉党员干部,进入自媒体时代,人人都有麦克风,党员干部做人做事要有新媒体思维,要有应对智慧。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绍应对媒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。

这本书还告诉党员干部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,凡是优秀的党员干部,都有很强的语言能力。凡是有很强语言能力的党员干部,都是经过不断学习和系统训练的。讲话是人的本能,会讲话容易,但讲得有声有色,讲得头头是道,讲得让人频频点头,洗耳恭听,甚至讲得让人热血沸腾,击掌喝彩,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要熟练掌握语言表达的方法与技巧,就要持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,使语言能力成为自己的一个特长,赢得广泛的声誉,为事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
【精选书摘】

跟群众说话有何原则和技巧

充满激情,从“讲故事”开始,从“讲自己”深入,不时运用比喻、引证、互动、幽默等语言艺术,同时配以恰当的身体语言,综合作用,就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。

语言魅力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,还需要言辞表达的技巧。也就是说,党员干部与群众讲话时,要通过语言的魅力,向群众传递一种感染力、吸引力,使群众的思维自觉或不自觉地和你的语言融汇在一起。试想,讲话内容再好,如果语言枯燥,面无表情,群众听不下去,还有什么效果可言?

深受群众欢迎的讲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:直奔主题,不转弯抹角;条理清晰,不杂乱无章;言之有物,不空洞说教;简练平实,不花里胡哨;把握分寸,不说过头话;生动活泼,不装腔作势;精神饱满,不萎靡不振;见好就收,不拖泥带水。

掌握语言艺术

党员干部和群众说话时恰当运用语言艺术,能够达到形象鲜明、幽默风趣、朴实通俗的效果,具有极强的感染力。首先就是要多讲故事。

美国前总统里根说:“事实上,对受众来说,以故事作为话题开端,比理性的说服、线性思维更真实,因为它更容易抓住受众的心,并且受众从故事中已经找到了你想提供的所有疑问的答案。我在国会的数次成功表述,都离不开事先准备好的幽默片段、引用文字和故事。”

党员干部在讲话时讲好故事的重要性无须赘述。那么,如何讲好故事呢?这就需要掌握五个要素:何时、何地、何人、何事、何故。每个故事都应该包括这五项内容,才算表达清楚。对“何时”的表述要开门见山,一下子就能引起听众的注意;对“何地”的表述要尽快进入场景,这样才能突出你想表达的主题;对“何人”的表述要有名有姓,有名有姓才显得真实;对“何事”的表述应注意描述细节,突出以情感人;对“何故”的表述主要是交代背景,给听众一个渐入状态的过程。

讲故事,最重要的是对“何事”的讲解,就是要真实形象地重现场景。重现场景的技巧就是进行细节化描述,使在场的听众能够以一个一致性的画面进入情节,受到感染,这样可以限制听众随意思考,也就有了把控全场的能力。

如果在讲话的过程中,留下了让听众各自思考的空间,听众的反映就会不一致,“不一致”在社会心理学中意味着心理互动的失败。心理互动失败会导致听众无法聚精会神,因此达不到最佳的交流效果。

在讲故事时,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
一是不要用模糊的概念。例如,“可能是甲,可能是乙”“好像是2018 年”这样模糊的句子就会转移听众注意力,会让故事的真实性下降,而且会导致故事的说服力下降。

二是不要用解释性的语句,尽量用描述性的语言。说“那天天气很热,所以我穿得很少”,就不如说“那天天气太热,我只穿了个裤衩”。

三是不要有谦虚的开场白。如“可能讲得不够生动”“水平有限”等。要快速进入主题,如果讲半天还在兜圈子,听众就会不耐烦,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。

对于党员干部来说,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观察思考,随时注意收集故事,尽可能养成读故事、讲故事、写故事的习惯。

 

 
 
中国文化报客户端下载
 
视频
 
特别推荐
 
图片
 
网站简介| 版权声明| 我要投稿| 联系我们| 招聘启事| 不良信息举报|
版权所有:中国文化报网 wenhuabao.com.cn
合作qq:3367874305 举报邮箱:918825737@qq.com
Copyright 2012-2021 中国文化报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