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文化
文化中国
 
非遗文化 龙首文苑 国画周刊 书法艺术 文博收藏 文旅美食 新美育 悦读空间
您的当前位置:中国文化报网 > 阅读 >

打通“田梗阻”,让收割机开进油菜田

来源:网络 编辑:马俊冬 时间:2025-05-13 12:31

  三月菜花香,五月菜籽香。眼下,巢湖市槐林镇官塘村的油菜田泛起层层金浪,收割机的轰鸣声打破田野的宁静。随着巢湖市烟草专卖局结对帮扶工作的深入推进,一条条平整的机耕道纵横交错,一片片高标准农田阡陌相连,曾经制约农业机械化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迎刃而解。如今的官塘村,现代化农机畅行无阻,油菜收割效率大幅提升。

  “过去收割机开不进田,只能靠人工一镰刀一镰刀割,全家老小忙活半个月都收不完。”站在新修的机耕道上,官塘村种植户吴大勇感慨万千。曾经的官塘村,田间道路狭窄泥泞,田块零散不平,大型农机“望田兴叹”,油菜收割成本居高不下。

  巢湖市烟草专卖局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帮扶重点,驻官塘村工作队副队长柳润会同村两委实施“田路协同”工程,新修3米宽机耕道1.9公里,将分散的“巴掌田”整合为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,配套沟渠清淤和土地平整,让“小田”变“大田”、“泥路”变“坦途”。

  5月11日清晨,联合收割机驶入村里的油菜田,齿轮转动间,一株株油菜被快速卷入机器,脱粒、清选、秸秆粉碎一气呵成。农机手李师傅介绍:“现在田块平整、道路畅通,一台机器一天能收60亩,效率大大提高。”村民吴大勇捧起刚收获的菜籽喜笑颜开:“以前人工收割一亩地要花300元,现在机械收割只要180元,省下的钱够买两袋化肥!”

  “为了让咱增产增收,驻村工作队向我们大力推广优质、高产、高效油菜品种,还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开展油菜生产技术指导服务,为我们传授油菜轻简化栽培、油菜免耕直播等技术,真的是帮了大忙。”村民吴张磊说道。

  在收割季节,驻村工作队大力推广油菜机械化收割和秸秆粉碎还田技术,不断探索低碳生产、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,降低了劳动成本,秸秆还田后增加了稻田有机质含量。

  “油菜根系能固氮,为土壤改良添肥,我们还联合农业部门推广‘油稻轮作’模式。油菜收割后,粉碎的秸秆直接还田,旋耕机随即翻整土地,为水稻种植抢出农时,秸秆还田后土壤肥力提升,水稻亩产预计能增加40公斤。”柳润介绍,对于一部分小田,收割机无法下田的情况,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村民一起收割,确保菜籽颗粒归仓。

  基础设施的改善还激活了土地潜力,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,村里新增可机耕面积30亩,吸引2名外出务工青年返乡承包土地规模种植,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。曾经的“泥腿子田”变成“聚宝盆”,“冬闲田”化作“增收田”,一幅“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机畅行、民富裕”的现代农业图景已然成型。

  “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,不仅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,还促进了秸秆还田、油稻轮作等绿色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。”官塘村党总支书记魏志飞表示,机械化作业和良种良法配套,有效提升了油菜产业的效益和可持续性。

 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隆隆的机声正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乐章。巢湖市烟草专卖局未来将继续聚焦农业基础设施提升,助力官塘村打造粮油水稻种植示范区,让更多农民搭上“科技兴农”的快车。(张海林 王灿 王明礼)

  

 
 
中国文化报客户端下载
 
视频
 
特别推荐
 
图片
 
网站简介| 版权声明| 我要投稿| 联系我们| 招聘启事| 不良信息举报|
版权所有:中国文化报网 wenhuabao.com.cn
合作qq:3367874305 举报邮箱:918825737@qq.com
Copyright 2012-2021 中国文化报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