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文化
文化中国
 
非遗文化 龙首文苑 国画周刊 书法艺术 文博收藏 文旅美食 新美育 悦读空间
您的当前位置:中国文化报网 > 资讯 >

走街串巷播法种 普法惠民绘新篇

来源:网络 编辑:马俊冬 时间:2025-04-18 13:35

  “老板,您知道怎么辨别这包烟的真假吗?”在合肥市包河区的一家便利店内,肥东县烟草专卖局专卖人员拿起柜台上的一包卷烟,向店主询问。店主微微一怔,随即摇了摇头:“开店十多年了,至今都没掌握鉴别技巧,之前有消费者上门询问,直接把我问住了,这次多亏你们来指导!”这看似平常的一幕,正是合肥市烟草专卖局近期开展的“普法进千店”宣传活动的生动写照。

  连日来,合肥市烟草专卖局组织专卖人员与普法志愿者,穿梭于街头巷尾、零售店铺,奔赴农村集市,以亲切“拉家常”的方式,向消费者和零售户普及烟草专卖法律法规,悉心传授假烟识别技巧,并积极鼓励群众踊跃举报涉烟违法行为,共同守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权益。

  街头课堂:让法律知识“活”起来

  在瑶海区和平广场,一个别具一格的“普法小摊”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。桌上整齐摆放着真烟假烟对比样本、放大镜以及宣传手册,专卖人员韦小兵手持两包看似“同款”的烟,细致讲解道:“大家看,真烟的拉带头是半圆形切口,而假烟通常是平直的;真烟包装上的字体清晰立体,假烟则常常出现重影……”

  “哎呀,我以前买烟从来没留意过这些细节!”刚跳完广场舞的李大妈凑上前仔细观察,“上次儿子说我买的烟味道不对,八成是买到假的了。”韦小兵迅速递上宣传单:“大妈,这上面有举报电话12313,下次要是发现可疑情况,随时拨打这个电话。”

  除了线下宣传,合肥市局还精心制作了一系列通俗易懂的短视频。其中,“真假烟辨别小课堂”短视频一经发布,便在消费者的朋友圈迅速传播开来。“过去总觉得法律法规离我们很遥远,现在才明白,这些知识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。”蜀山区消费者王先生在参加社区宣传活动后,深有感触地说道。

  店铺走访:给零售户戴上“法律护身符”

  在庐阳区卷烟零售户陈老板的店里,专卖人员彭国安一行到访。彭国安没有急于开展检查工作,而是先热心地帮店主整理起柜台:“陈老板,您这烟草专卖许可证得挂在显眼的位置。最近有没有人来推销低价烟?千万不能进购,如果遇到这种情况,一定要及时举报。”

  “上周有个开面包车的人来我店里推销,我没敢要,后来拨打了12313。”陈老板压低声音说道。彭国安立刻竖起大拇指称赞:“您做得非常对!这种来路不明的烟很可能是假烟,一旦销售,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。”说着,他拿出新印制的《零售户守法经营指南》,指着上面的案例进一步解释:“您看,这家店就因为销售假烟受到了法律制裁,实在是得不偿失。”

  乡村普法:把服务送到老乡心坎上

  在长丰县杨庙镇的集市上,宣传小分队搭建起“移动普法站”。村民老周捏着刚买的香烟,满脸疑惑地嘟囔:“这烟抽着特别呛嗓子,不会是假的吧?”志愿者吴李怀接过烟盒,仔细端详:“周叔,您看这个防伪标识,真烟用验钞灯照射会有荧光反应……”说着,便掏出便携式验钞笔进行演示。

  围观的老乡们纷纷发出惊叹:“原来辨别真假烟还有这么多讲究!”吴李怀趁机展开讲解:“销售假烟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还会严重扰乱市场秩序,影响国家税收。大家要是发现有人售卖假烟,一定要记住拨打这个举报电话!”

  暮色降临,包河区芜湖路街道的普法夜市逐渐热闹起来。普法人员一边向过往群众发放普法文创,一边感慨道:“看到老百姓从‘不懂法’转变为‘会用法’,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。”

  如今,这样温馨的普法场景,正在合肥的大街小巷不断上演。合肥市烟草专卖局以法治烟草建设为引领,始终将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持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。从街头巷尾到田间地头,从零售店铺到社区广场,他们用实际行动织密法治网络,守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凝聚起全民参与、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,为营造规范有序的烟草市场环境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力量。(张海林 王明礼 王瀚)

  

 
 
中国文化报客户端下载
 
视频
 
特别推荐
 
图片
 
网站简介| 版权声明| 我要投稿| 联系我们| 招聘启事| 不良信息举报|
版权所有:中国文化报网 wenhuabao.com.cn
合作qq:3367874305 举报邮箱:918825737@qq.com
Copyright 2012-2021 中国文化报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