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文化
文化中国
 
非遗文化 龙首文苑 国画周刊 书法艺术 文博收藏 文旅美食 新美育 悦读空间
您的当前位置:中国文化报网 > 阅读 >

安徽黄山:小满书香盈沃野 佘溪墨韵画振兴

来源:网络 编辑:马俊冬 时间:2025-05-21 13:58

 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,每一次帮扶都如同小满时节的雨水,浸润着拔节生长的田野,滋养着村民向往美好的心田。正值万物葳蕤的初夏时节,黟县烟草专卖局(营销部)全体员工组织开展了“书香漫古黟 乡情满佘溪”志愿活动,为帮扶村宏潭乡佘溪村的村民们送去精心准备的夏种物资,让知识的种子在“小满未满”的农时里孕育希望。

  五月的佘溪村弥漫着艾草清香,县局帮扶队伍刚走进村口,便被早早等候的方秋红奶奶热情迎上。她拉着副经理余建爱的手,指着远处青瓦白墙的书屋笑道:“这些天乡亲们都在书屋里忙活呢!前些时县里农业专家来讲授的防虫知识,大伙儿对着书本反复琢磨,连我家小孙子都学会用手机查‘皖事通’里的农技视频了。”顺着她指引的方向望去,只见村口古树旁的书屋窗前,几位村民正围坐着翻阅书籍,斑驳树影与窗台上新插的菖蒲相映成趣。

  这座由县局援建的佘溪村书屋,此刻俨然成为农忙时节的知识港湾。青石板铺就的庭院里,晾晒着泛着油光的油菜籽;阅览室内,老爷爷们戴着老花镜,对照着《夏季作物田间管理》认真做着笔记。见到熟悉的黄主任,纷纷起身:“多亏你们送来的这些农技书,今年油菜长势比往年都好。前几日雨多,我们按书里说的及时清沟沥水,半点没耽误收成。”书屋墙面上,“二十四节气农事图”旁新添了村民手写的读书心得,墨迹未干的“小满小满,江河渐满”字样旁,还配着稚嫩的儿童画——那是孩子们用麦秆拼贴的麦穗图案。

  一阵清风送来嬉笑讨论声,是村小的孩子们正在书屋的“耕读角”诵读经典,稚嫩的声音与窗外布谷鸟的啼鸣交织成趣。“自从有了这个读书角,娃娃们放学都抢着来写作业。”方奶奶轻抚着崭新的书架,上面分类摆放着农业百科、文学经典和儿童绘本,“前些日子有家企业捐赠了投影仪,现在晚上还能放农技讲座,大伙儿都说这是咱村的‘黄金屋’”。

  临别时,老人们仍恋恋不舍,村民往帮扶队员手中塞着新摘的枇杷。“程局长,等芒种前再来办场读书会吧!”几位老人指着书屋门前的空地比划:“我们想把老水车修到这儿,既能让娃娃们了解农耕文化,又能给书屋添个景致。”“你们前几天在网上开讲座,讲强降雨安全保护措施,我女儿看到后发给我看了,讲得特别好!下次来咱们村里实地开一场吧,我们肯定都来捧场!”檐角摇曳的艾草清香中,帮扶队伍踏着青石板路渐行渐远,回首望去,正见斜阳将金色余晖洒在书屋的黛瓦上,映得门楣处“耕读传家“的木匾愈发温润。

  每一次不辞辛劳的拜访,都回应了村民们长久以来的翘首以盼;每一次翻山越岭的奔波,都能收获村民们发自内心的笑容与感动;每一段慰问的经历,都因离别时的不舍而显得更加珍贵难忘。尽管帮扶之路隔着重重山峦,但这份温暖却从未缺席,如期抵达每一位村民的心中。这,便是定向帮扶的意义所在。

  小满时节,江河渐盈,万物将实。佘溪村的书屋里,知识的甘霖正悄然浸润着这片土地。县局捐赠的1000余册图书中,那些被翻卷了边的《土壤改良技术》《农产品电商入门》,那些夹着艾叶书签的《唐诗宋词鉴赏》,连同孩子们在"心愿墙"上写下的"我要考上农业大学"的誓言,都在诉说着乡村振兴路上最动人的故事。当布谷鸟再次啼鸣时,这片被书香浸润的土地,必将迎来更丰盈的收获。

  

 
 
中国文化报客户端下载
 
视频
 
特别推荐
 
图片
 
网站简介| 版权声明| 我要投稿| 联系我们| 招聘启事| 不良信息举报|
版权所有:中国文化报网 wenhuabao.com.cn
合作qq:3367874305 举报邮箱:918825737@qq.com
Copyright 2012-2021 中国文化报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